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少年科技教育

内蒙古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呼市试点开展生物学科4月培养活动

来源: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日期:2025-04-30 点击量: 0
字体:[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4月,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呼市试点生物学科开展了多项丰富多彩且富有成效的培养活动,各导师团队积极行动,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师生见面会:聚焦前沿,激发热情

4月6日,韩冰导师团队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大楼举办后备人才培养师生见面会。韩冰导师及其领衔的燕麦分子育种团队成员与2025年后备人才培养学员及家长共同参与此次会议。见面会聚焦农业科技前沿,通过展示高校科研团队成果、组织师生互动实践,点燃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在对话讨论环节,学员就“基因编辑”“燕麦育种”等话题与导师深入交流,感受生物科技魅力。韩冰教授表示,将加强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模式,助力学员成长,为自治区科技创新培养中坚力量,为“产学研”协同育人注入新动能。

图片2

微信图片_20250430102054

选题制定与开题研究:因材施教,稳步推进

4月5日和6日,李国婧教授王瑞刚教授带领后备人才学员及家长参观生命科学学院、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组织座谈会。在充分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后,为每位学生确定研究课题,一对一讲解课题设计思路,提出研究要求,指明创新方向,还组建了包括导师、学校生物学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及本科实习生在内的指导团队,制定年度培养计划。

选题后,4位同学积极查阅文献资料,与指导团队交流。4月12日和19日,他们分别来到实验室,在导师和团队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学员在博士生指导下,为构建植物生物反应器种植实验植物烟草,配置培养基,学习组织再生和遗传转化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图片3

图片4

线下培养活动:沟通交流,规划方向

4月6日,王玉珍导师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大楼开展4月份线下生物学科培养活动。活动通过学员自我介绍、导师培养团队讲解研究方向和内容等交流环节,帮助学员根据兴趣选择实验课题。博士研究生原海升介绍往年实验内容,分享经验与收获。王老师强调实验室安全守则,鼓励学员珍惜学习机会,提升科研能力。随后,博士研究生马莉与王晛珏带领学员参观实验室,确定下次线上会议内容。

图片5

图片6

研学活动:实践操作,探索奥秘

4月20日,王玉珍教授团队组织学员到生命科学大楼研学博士研究生带领学员参观细胞实验室,介绍设备用途和安全注意事项,示范细胞复苏实验全过程。学员结合资料和讲解要点,亲自尝试细胞复苏,在老师提醒与纠正下成功完成实验。为观察细胞复苏情况,在老师指导下,学员在显微镜下看到完整、有活性的HepG2细胞,充满成就感。操作结束后,老师指导学员整理超净台、归位材料,总结实验要点,提醒注意规范操作,确定下次线上会议内容,鼓励学员利用网络资源巩固知识,遵守实验室规范,提升素养与能力。

    此次研学活动让学员对细胞复苏实验操作有进一步认识,激发探索细胞奥秘的热情,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达到知行合一。

特色培养活动:前沿驱动,实践赋能

4月6日,张文广导师在内蒙古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开展4月份线下生物学科培养活动。导师深入了解学员兴趣方向,结合生命科学领域前沿热点,共同探讨将学科热点融入培养方案,为学员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注重夯实学科基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需求与科技发展趋势,明确未来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后续将通过课题研究、学术报告、外出考察等形式,激发青少年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为学员搭建科研桥梁。

讨论结束后,张教授带领学员参观学院科研实验室——斑马鱼技术平台,观摩斑马鱼胚胎显微操作等实验流程。在实践培训环节,导师介绍团队自主研发的“植物天然产物暨先导化合物挖掘平台”,展示传统学科与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学员直观感受生命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与创新性,纷纷表示拓宽了科学视野,点燃了探索热情。

此次活动以“兴趣引领、前沿驱动、实践赋能”为特色,为学员提供触摸科学前沿的机会,为内蒙古青少年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