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至8月,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呼市试点在学生暑假期间,组织了内容丰富的培养活动。各导师团队采取多种培养形式,全面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开展。
物理学科共开展培养活动7次。导师组织学员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和林校区进行2-3天的连续实验,在研究生的辅助下初步完成了各自课题涉及的发光材料,并按照课题需要开展材料预制备实验等工作。此外,聚焦于学员近期的学习进展及问题分析,导师采用汇报与交流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员依次围绕“材料第一性原理计算”、“材料纳米压痕试验研究”、“铁电材料研发及应用”主题,结合近期学习内容、掌握情况及心得体会进行汇报交流,持续提升学员的自主思考能力与科研实践意识,内容涵盖理论知识掌握、材料计算基础、实验操作体验等方面。
生物学科共开展培养活动20次。各导师培养团队组织学员在实验室进行多项实验操作与学习,围绕蛋白质浓度测定、分子操作、微生物接种和蛋白质提取、非酒精脂肪肝体外造模、盐碱胁迫下种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测试、烟草瞬时表达、燕麦遗传转化外植体侵染流程、调制风味植物乳等内容开展有关实验和训练。导师利用暑期集中开展围绕燕麦转基因使用的相关菌液保藏的专项培训,组织学员在种植田间进行实践活动。部分学员参加了第五届国际蒙古羊论坛,聆听同济大学高绍荣院士等一众专家学者关于生物学的前沿理念。部分学员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旱寒区植物逆境适应与遗传修饰改良重点实验室开展的培训活动,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国婧教授为师生们做了“质粒与载体图谱识别及基因克隆常识”专题培训。
数学学科共开展培养活动13次。学员参加了聚焦前沿学术领域的报告会,包括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教授刘勇波题为“平行板疏水性微通道内幂律流体的压力驱动流”的线上学术讲座、香港大学袁晓明教授题为“Optimizing LLMs and Optimizing with LLMs”的线上学术讲座、第八届非线性大气—海洋科学研讨会、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学院陈旭教授关于海洋内波的报告,并邀请蒙古国科学院院士Enkhbat教授为学员做题目为“Malfatti问题到全局优化”的专题报告。导师还针对上半年学员学习成果进行检验,组织学员中期评估预汇报,对学员学习方式给出改进建议。
计算机学科共开展培养活动8次。培养活动包括计算机领域内容的学习和操作以及参加研究生开题讨论。其中AIGC的学习围绕主流大模型展开,包括介绍 AI技术发展与各类模型特点,讲解其在写作中的应用,分享提示词使用技巧;提供多场景的实操案例,涉及到编程数据分析、AI绘图视频制作方法;AI智能体的学习中涵盖了如何借助相关工具开发智能体,以及特定协议如何规范智能工具与外部系统的协作,同时提及开发中可实现人工干预、状态保存与恢复等实用能力;在以工程基础与实践为主题的大模型输出预期结果学习中,老师分享了清晰描述指令的技巧,如提供充分背景信息、运用实用框架,以及为AI设定角色来提高输出精准度等方法,让AI逐步思考以提升输出准确性,同时讲解了提示工程的发展阶段特点。
化学学科共开展培养活动11次。学员利用暑假期间集中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包括制备石墨相氮化碳光催化剂和利用二氧化碳合成阿司匹林。从药品的称量、高温管式炉煅烧到获得产品的研磨处理等,学员们认真学习各实验环节,还熟练运用了高压反应釜进行投料、萃取、过滤等基本操作,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同学们基本掌握了实验过程和化学反应原理。
从实验室的专注操作到论坛上的认真聆听,从线上讲座的积极互动到中期汇报的从容展示,学员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印证着各高校培养导师及团队的倾心付出与专业引领的实效。呼市科协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不断强化培养试点支撑,保障助力更多青少年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