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作为2025年青城人才月的重点活动之一,由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承办,呼和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人才局、市总工会、团市委等多家单位协办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培训活动成功举办。来自呼和浩特市各相关企业的负责人、研发主管及技术骨干,技术经理人协会、咨询业协会的代表,以及各旗县区科协、开发区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培训。
当下,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而精准破解创新实践中的堵点痛点,正是此次培训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活动以“问题导向”锚定企业需求,通过权威专家的实战经验分享、贴合产业实际的内容设计,将创新方法论转化为可感知、可落地的实践路径,为参会者奉上了一场助力企业发展的“及时雨”,让“创新赋能”从理念真正下沉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本次培训内容紧扣企业创新需求,四大主题分享各有侧重又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创新赋能方案”:自治区科技厅政策法规处二级主任科员孙云霞深入解读《关于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意见》“1+7+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用清晰的逻辑和鲜活的解读,帮助参会者打通政策理解的“最后一公里”,精准把握政策红利。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副研究员张爱欣以丰富的实操经验为依托,结合典型案例拆解科技企业高价值专利培育的“方法论”,从挖掘、布局到保护,层层递进的讲解让参会者茅塞顿开。陕西省技术经理人协会专职秘书长王凯围绕企业创新生态与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提出了兼具前瞻性与落地性的建议,为企业构建良性创新生态指明了路径。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教授李渊全面介绍博士创新站建设的意义、模式与实践经验,为企业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提供了清晰指引。
参训人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干货密度高、实战性强”,不仅系统梳理了科技创新政策要点,更学到了高价值专利培育、创新生态优化等“拿来就能用”的方法,对破解企业创新瓶颈、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不少企业负责人坦言,培训内容精准对接了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为后续推进创新工作打开了新思路。
此次培训采取线上+线下方式进行,1100多人员参加,课程设置合理、面向对象精准、内容务实管用,是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协会落实人才强市战略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协会将持续聚焦企业创新需求,搭建更多高质量的交流学习平台,通过系列精准化、专业化的服务,助力本地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为推动呼和浩特市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