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呼市试点各学科均组织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养活动。各导师团队依托其专业优势,作为核心驱动力,全面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生物学科共开展 11 次培养活动。各团队组织学员在实验室进行多项实验操作与学习,包括菌种保藏、燕麦遗传转化及质粒提取相关实验,还有 LB 固体培养基配置、植物材料取样、耐盐碱植物材料处理、微生物分离培养、植物源共生益生菌分离及功能性饮品调制、质粒提取和载体构建、烟草瞬时表达外源蛋白等实验。此外还组织学员还参加了 “实验室安全、科研诚信与素质教育”培训。
数学学科开展 10 次培养活动。活动围绕符号软件应用、微分方程相关知识、神经网络与 Lie 对称理论结合应用等内容展开,进行学术交流研讨。此外,聚焦数学建模教学,讲解核心概念与意义,通过经典问题剖析应用逻辑,指导学生进行基于 matlab 的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训练,学习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还涉及 Wolfram 语言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以及中学数学学伴智能体研发相关内容。
物理学科开展了 3 次培养活动。围绕“材料第一性原理计算”“材料纳米压痕试验研究”“铁电材料研发及应用” 主题,结合高中物理知识帮助学员理解复杂物理概念,指导学员学习铁电性能测试与微纳力学性能测试等关键实验方法。
从实验室的微观探索到模型的逻辑构建,从智能推演到物质规律探寻,各学科的培养活动悄然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科学探索的种子,引导青少年在科学世界里持续追问、大胆突破,让青春智慧在科技强国的征程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