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科协、教育厅的统筹指导下,呼市科协与呼市教育局联合实施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以“兴趣导向、名师引领、使命驱动”为核心理念,通过高校与中学协同育人模式,为优秀学子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平台。2025年高考成绩揭晓,参与2023年培养计划的46名学员,600分以上学员24名,后备人才培养的各科学员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更在创新创造能力、科研实践、抗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未来职业规划方面展现出显著提升,学员们的真实感悟更是印证了这一计划的深远影响。
科研实践点燃创新火花
该计划注重学员科研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学员通过参与高校课题研究、学术研讨等活动,锻炼了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生物学科培养学员乔添亮同学分享道:“伏天在地里授粉、深夜修改实验报告的经历,让我对生命科学有了全新认识。这些实践不仅劝退了一时热情的同学,更让真正热爱科研的人坚定了方向。”数学学科培养学员刘晓阳同学在数学建模研究中深有感触:“大学的研究性学习让我跳出题海,学会从文献中寻找灵感,最终完成的论文获得呼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能力提升助力全面发展
学员们普遍表示,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不仅提升了学科能力,更培养了抗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化学学科培养学员陈嘉博同学在完成有机合成实验后感慨:“大学的严谨实验让我明白科研的不易,也让我学会了在失败中寻找真理。”计算机学科培养学员包宇阳同学提到:“培养计划教会我高效学习的方法,让我在高考备考中游刃有余。”此外,许多学员在科研实践中锻炼出的沉稳心态,成为他们在高考考场上的“秘密武器”。生物学科学员周家婧同学表示:“课题研究的压力让我学会冷静思考,面对高考难题时也能从容应对。”
职业规划明晰未来方向
该计划对学员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35名学员因培养经历选择了与培养学科一致的专业,8名学员选择了交叉学科,体现了该计划在引导学生明确学术兴趣方面的成功实践。生物学科培养学员冯浩城同学说:“在实验室的‘沉浸式’体验让我看清了职业方向,最终将志愿聚焦于生命科学领域。”计算机学科的学员荣韩哈妮同学则感叹:“通过算法和项目实践,我真正理解了计算机的魅力,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选择了相关专业。”
学员心声彰显培养价值
学员们的感悟充满真情实感,彰显了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独特价值。数学学科学员赵磊同学写道:“这段经历像一座灯塔,让我从‘为考而学’转向‘为未来成长而学’。”物理学科的王竣韬同学分享:“光伏电池课题研究让我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这种成就感点燃了我对物理的热爱。”而计算机学科学员李耀同学的比喻尤为生动:“后备计划像一扇窗,让我提前窥见了计算机科学的深邃世界,也让我在高考路上始终怀揣探索的热情。”
展望未来 培育更多栋梁之材
2023年呼市试点学员的成长历程充分证明了“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未来,呼市科协将继续深化“高校-中学”协同机制,为自治区乃至国家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科研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科技后备人才,让更多学子像学员们在感悟中所说——“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坚定前行,成为不负时代期待的国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