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崇尚创新、热爱科学的优良品质,适应新时代科普宣传需求,创新科普宣传方法,进一步提高全市公民科学素质。10月16日—20日,2023年“百名专家走进盟市旗县科普传播行”秋季活动在呼和浩特开展。以此活动为契机,市科协打造首府全域性科普品牌“青橙i科普”,旨在提高首府科普宣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信任和专业形象,从而进一步提升科普服务能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促进首府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市科协邀请到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5位教授走进全市26所中小学开展“筑梦航天 逐梦未来”系列科普讲座,累计开展活动26场,参与中小学生达3000人。活动围绕无人机、飞行器、航天科学家精神等领域,引导全市青少年了解航天先进技术,感悟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探索的好奇心,真正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立志为党成才、为国奉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北航老教授报告团常务副团长郑彦良教授,开展了“讲科学家故事,学科学家精神”专题讲座。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初心向党历久弥坚。郑教授为师生详细讲述了留学报国的钱学森院士、淡泊名利的陆士嘉教授、舍得分明的沈元院士、坚定信念的高镇同院士、无私奉献的杨为民教授、三十年坚守的罗阳舰载机工程总指挥、甘于寂寞的苏东林院士、归零历练的李东教授、退而不休的郑天亮教授和奉献到老的陈光教授共十位优秀北航人的故事,展现了老一辈北航人对科研和教学尽善尽美的执著追求,诠释了北航人“艰苦朴素、勇于创新、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空天报国、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自动化学院前副院长任章教授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循循善诱、由浅入深地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纪录片和影视作品,从生物集群与集群智能、集群智能系统研究、无人飞行器集群--“蜂群 ”的发展历程等六个方面向大家科普了无人机“蜂群 ”作战的相关内容。通过典型案例,让师生们深刻领会了团结就有大智慧的含义,也为参与讲座的中学生种下了航天梦想的种子。
“从纸飞机开始认识飞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张华教授以纸飞机为引子,将影响飞机升力的因素、飞机逆风起降的原理和优点、大气环流的形成及其对高空飞行的影响等内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孩子们作了详细的讲解。随后教孩子们自己亲手叠纸飞机,亲身体验纸飞机中所蕴含的物理学知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志英老师以“脚踏风火轮去飞翔”为主题,从展翅翱翔的雄鹰、飞机的飞行特性、喷火的航空动力和载人的空天科技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陈教授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配以简洁明了的图片,将航空航天知识用“接地气”的方式传播出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博士、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袁少强教授,开展了题为“驾机飞翔 不是梦想--航空仪表与飞机驾驶” 的科普讲座。袁教授结合实际案例,向学生们介绍了航空仪表的基本功能、飞机的基本组成以及飞机飞行的原理。他强调了航空仪表在飞机驾驶中的重要性,并通过模拟飞行录像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了解飞机操纵及飞行模拟的相关知识,激发了大家对航空知识的兴趣。在活动的最后,袁教授鼓励同学们要热爱科学、积极探索未知领域,激发自己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一周的“筑梦航天 逐梦未来”系列科普讲座在我市圆满结束。此次活动不仅为全市中小学生送去了前沿的航天技术,种下了航天梦想的种子,也是市科协贯彻落实科普助力“双减”的重要举措。呼市科协将持续打造首府全域性科普品牌“青橙i科普”,加大科普惠民力度,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助推首府高质量发展,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科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