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活动

云游科普教育基地 | 安心宅在家!足不出户、开启科普博物之旅(四十一)

来源: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日期:2022-11-30 点击量: 0
字体:[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

宅家的时间里如何充实高效的度过?

叮~~~

呼市科协特奉上一则“云游科普教育基地”指南

让你足不出户、开启科普博物之旅!

41呼和浩特气象站科普教育基地

呼和浩特气象站建于1914年,现址位于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经历从绥远观测分所至呼和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该站记录了全球气候与生态的基础数据,是不可替代的气候遗产,2017年被世界气象组织(WMO)确定为“百年气象站”。

图片

呼和浩特气象站是市区唯一具有百年科学、文化记忆的科普场所,同时也保留了大量红色历史记忆。绥远观测分所是呼市最早的一个气象观测机构,曾多次参与国家重大项目保障服务。

图片

1953年呼和浩特气象站地面观测场及值班业务小楼

现在的呼和浩特气象站已发展成为高空气象观测、空间电波观测、生态和环境观测合一的综合气象观测站,包括地面基本站、高空站、酸雨及生态观测站,同时负责市区北部22个区域站维护工作。百余年来,呼和浩特气象站积累了大量珍贵的基础气象数据,同时也见证了近现代气象事业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

图片

2020年呼和浩特气象站地面观测场

呼和浩特气象站包括现址和旧址两处科普场地,现址占地32亩,室内面积约1200平方米(包括历史观测设备、史料展室等),室外气象监测设备暨科普展区约9466平方米,同时承担市区北部4个青少年科普气象站(红旗小学、山水小学、倘不浪小学、敕勒林海青少年科普研学实践基地)的气象科普指导工作,与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共建“教学实践基地”,与市第一中学共建“研学基地”,年接待参观者近万人。

图片

旧址位于内蒙古气象局院内,现为城市环境观测站。科普馆面积约920平方米,另有旧观测建筑420平方米,室外约3500平方米(包括城市环境观测场和原来气象业务使用的测风雷达,测雨雷达、高炮等人工影响天气装备等组成的气象设备展示区),是内蒙古气象部门科普工作的重要场所,气象科普展区吸引了大量公众的参观,营造了良好的科普宣传氛围。

图片


图片


呼和浩特气象站还以“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对外开放日”等特色气象科普活动为载体,针对大中小学生、相关专业人士等重点人群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打造气象科普宣传品牌。每年派出人员深入大中小开展科普宣传,举办“气象小记者”、“气象小主播”等活动。此外,还筹资拍摄科普宣传短片,利用新浪等自媒体开播“在线访谈”,提升气象科普的影响力。

图片

下一步,呼和浩特气象站将进一步挖掘“百年气象站”历史和文化价值,按照气象现代化建设规划,加强城市环境监测、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气象监测能力建设,开展景观与生态旅游等气象服务,逐步构建综合气象观测、气象科普宣传、气象文化展示一体化格局,努力拓宽科普宣传渠道,推动气象科普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