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普及 > 科普活动

云游科普教育基地 | 安心宅在家!足不出户、开启科普博物之旅(三十)

来源: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日期:2022-11-17 点击量: 0
字体:[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节奏

宅家的时间里如何充实高效的度过?

叮~~~

呼市科协特奉上一则“云游科普教育基地”指南

让你足不出户、开启科普博物之旅!

30昭君博物院科普教育基地


昭君博物院,又称昭君墓,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昭君墓座落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大黑河南岸,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

图片

昭君博物院现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自治区统一战线教学点。现总占地面积455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5000平方米,是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文化艺术宝库。

图片

         1建筑介绍

图片

昭君博物院是世界首座记录匈奴历史的博物馆,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打造的呼和浩特市首个5A级品牌文化旅游风景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向世界呈上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博物馆展现了2000多年前昭君和亲的历史,见证了汉蒙文化融合的发展历程。

图片

          2主要建筑

图片

1、匈奴昭君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15000㎡,是中国首家反映匈奴历史和昭君出塞的陈列馆。

图片

2、中国历代和亲文化馆,建筑面积3000㎡,介绍了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之间持续不断的和亲,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和亲文化。

图片

3、昭君出塞5D影院,建筑面积3000㎡,是结合了全媒体特效以情景演绎的形式直观展现昭君出塞的历史典故和传奇故事,以真人舞台表演,全媒体手段独特舞台设计为游客带来的超乎寻常的感官体验。

4、单于大帐,建筑面积2600㎡,北方少数民族典型的穹庐式建筑,展示了匈奴民族的草原文化特色,内部功能为演出厅,演出大型实景舞蹈《昭君出塞》。

图片

         昭君单于骑马像

5、汉式昭君故里,建筑面积1800㎡,由昭君宅、昭君祠堂两部分组成,按1 :1的比例从昭君家乡建筑复原,通过院内建筑及其200多件民俗实物,充分展现了昭君家乡生活和风土人情。

图片

         昭君故里

3建筑特色

图片

昭君博物院建筑完全按照西汉贵族墓规制建筑而成,从高处看过去,整个建筑像两座金字塔由中央连廊衔接而组成一个“和”字。为了表达对古人智慧的尊重,项目采用了仿夯土混凝土艺术挂板、重组竹两种新材料,来诠释古老的传统土木建构方式。室内使用了无缝式聚氨酯弹性地坪、硅藻泥等新材料,来增加博物馆内的艺术表现力。

图片

建筑整个外立面共用2762块仿夯土混凝土艺术挂板,正常全部安装这些挂板需要200余天,项目团队仅用了不到100天时间全部安装完成,创造了国内混凝土挂板幕墙安装新速度。同时,项目在国内首次将直立锁边系统应用在了外幕墙体系,专业性极强,保证了斜幕墙的施工质量。

图片
图片

近年来,昭君博物院立足自身优势,广泛参与全国科普日、科技周等大型科普品牌活动,积极举办各类科普展,播放科普视频,并印制免费的宣传册页发放给前来参观的观众,义务进行科普知识宣传,与区内外多所高等院校和博物馆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图片
图片

下一步,昭君博物院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博物院的展览展示和宣传教育优势,大力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乡镇、进企业、进网络等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积极推进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弘扬科学精神,为科普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图片